2025.10.07
小知識+

創傷傷口護理指引-守護他人時,也要記得保護好自己的健康與安全❤️

分享:
💪 超人們救災辛苦了!
守護他人時,也要記得保護好自己的健康與安全 ❤️
在救災、清理或搬運現場中,難免會有擦傷、割傷。
很多人覺得「只是小傷」沒關係,但若忽略清潔與消毒,
細菌感染(像蜂窩性組織炎、海洋弧菌感染)可能讓小傷口變大危機。
👉 受傷 → 輕忽 → 感染 → 惡化
別讓自己的努力被傷口拖垮!

🩹【創傷傷口護理指引】
🔹第一步:清潔
用生理食鹽水由內往外擦拭,去除污物與分泌物。
🔹第二步:消毒與上藥
依醫師指示使用優碘或藥膏,薄薄一層即可。
🔹第三步:覆蓋與固定
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,透氣膠帶井字固定。若紗布弄濕或鬆脫,要立即更換。
🔹第四步:護理要點
✅ 受傷後 8–12 小時內可冰敷減輕腫脹
✅ 縫合後保持乾燥、避免碰水
✅ 傷口位於關節處,減少活動避免牽扯
✅ 若有紅腫、疼痛、滲液、發燒等狀況,應立即就醫

參考資料
游琇惠、劉琪君、許雅韻、張瓈方、蔣凱若(2022)。〈提升急診病人傷口護理指導滿意度〉。《中華職業醫學雜誌》,29(4),299–310。
今健康(家醫科 何松穎 醫生)。
Tottoli, R. M., Dorati, R., Genta, I., Chiesa, E., Pisani, S., & Conti, B. (2020). Skin Wound Healing Process and New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Skin Wound Care and Regeneration. Pharmaceutics, 12(😎.

🌤 景明提醒:
「保護別人之前,請先讓自己安全。」
每位投入救災的人,都是我們心中的英雄。
請給自己一點時間照顧傷口、守護健康,
讓勇氣與安全,一起同行。

⚠️ 免責聲明
本文僅供教育與衛教參考,不構成醫療診斷或治療建議。
若傷口持續出血、感染或劇痛,請立即就醫或諮詢專業醫護人員。
LOCATIONS

服務據點

北北基/宜蘭/花蓮
洽詢車

你的洽詢車總計 0 件產品

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
按一下「全部接受」,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、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,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。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。 按一下「確認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。
管理Cookies

隱私權偏好設定中心

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
按一下「全部接受」,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、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,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。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。 按一下「確認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。
查看隱私權政策

管理同意設定

必要的Cookie

一律啟用
網站運行離不開這些 Cookie 且您不能在系統中將其關閉。通常僅根據您所做出的操作(即服務請求)來設置這些 Cookie,如設置隱私偏好、登錄或填充表格。您可以將您的瀏覽器設置為阻止或向您提示這些 Cookie,但可能會導致某些網站功能無法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