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11.18
小知識+

🔬 無菌操作常見誤區:你踩過哪些坑?

分享:
🔬 無菌操作常見誤區:你踩過哪些坑?
無菌操作是微生物實驗、細胞培養等工作的基石。看似簡單的動作,卻藏著許多容易忽視的陷阱。一個小小的污染,就可能讓數週的努力前功盡棄。以下整理幾個常見誤區,看看你有沒有中招👇
 
1️⃣ 乙醇消毒:不是萬能解方
❌ 誤區:只靠酒精棉球擦拭台面或手部,就能達到滅菌效果。
✅ 正解:75%酒精只能「表面消毒」,無法殺死芽孢。器械、培養基需高壓蒸汽滅菌或乾熱滅菌。
📌 小提醒:酒精必須自然風乾才能發揮作用,千萬別用手扇或嘴吹。
 
2️⃣ 無菌手套:保護還是污染源?
❌ 誤區:戴著手套就放心摸頭髮、眼鏡甚至接電話。
✅ 正解:手套 ≠ 永遠無菌。觸碰非無菌物後,應立即用酒精消毒或更換。
📌 小提醒:超淨台內可放一瓶小型免洗消毒液,隨時使用。
 
3️⃣ 超淨台:相對潔淨非絕對無菌
❌ 誤區:台面擺滿物品、手臂快速揮動、甚至在台內講話。
✅ 正解:
• 清潔區放無菌物品、操作區做實驗、靠近操作者處放廢棄物。
• 開始前用紫外線照射30分鐘。
• 操作動作應輕柔,避免干擾氣流。
 
4️⃣ 接種環:火烤兩下就夠?
❌ 誤區:只在火焰外焰晃幾下,沒燒紅就直接使用。
✅ 正解:應在火焰內核將整個接種環燒至通紅並保持3–5秒,冷卻後再操作。
📌 小提醒:若放入菌液時發出「滋」聲,表示還太燙。
 
5️⃣ 培養基暴露:開太久等於送雜菌進門
❌ 誤區:打開蓋子後長時間暴露,甚至整個蓋子拿掉隨意放。
✅ 正解:
• 培養皿開口小於45°,操作完成立即蓋回。
• 試管/三角瓶開啟後應快速過火,利用氣流屏障防止污染。
📌 小提醒:不用的平板可用封口膜封邊,減少水分蒸發與污染。
 
✨ 無菌操作是一場「看不見的戰爭」。勝利的關鍵,在於嚴謹的態度、規範的動作,以及對細節的堅持。每一次成功實驗的背後,都是無數個「無菌瞬間」的累積。
👉想降低「無菌翻車」的機率?一台穩定可靠的無菌操作台絕對是最佳夥伴。
可以參考我們的設備:🔗生物安全操作櫃
554083980_1236699421592271_6853409149826065329_n
LOCATIONS

服務據點

北北基/宜蘭/花蓮
洽詢車

你的洽詢車總計 0 件產品

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
按一下「全部接受」,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、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,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。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。 按一下「確認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。
管理Cookies

隱私權偏好設定中心

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,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。
按一下「全部接受」,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、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,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。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。 按一下「確認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。
查看隱私權政策

管理同意設定

必要的Cookie

一律啟用
網站運行離不開這些 Cookie 且您不能在系統中將其關閉。通常僅根據您所做出的操作(即服務請求)來設置這些 Cookie,如設置隱私偏好、登錄或填充表格。您可以將您的瀏覽器設置為阻止或向您提示這些 Cookie,但可能會導致某些網站功能無法工作。